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河北省承德市周臺子村:從“承德第一村”到“塞外農民樂園”的蛻變
關鍵詞:
鄉村旅游
所屬分類:
鄉村旅游
項目類型:美麗鄉村、鄉村旅游
項目位置:河北省承德市周臺子村
項目規模:2.5平方公里
一、項目背景
目前,整個河北地區的旅游發展以“休閑”為主旋律。在2011年前夕發布的《河北省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發展規劃》中,河北省形成以“彩環京津、休閑河北 ”為主題,突出“藍”(海濱海島)、“綠”(自然生態)、“紅”(革命圣地)、“白”(冰雪)、“黃”(皇家文化)五大特色優勢,全面加快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建設。這預示著,河北旅游的“休閑時代”。
項目落地實景照片
周臺子地處承德,為皇家文化和自然生態主題的集中展現區,這為周臺子發展文化旅游、休閑旅游帶來了絕佳的大環境。2011年,周臺子村被授予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這在作為榮譽嘉獎的同時也給周臺子休閑農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旅游業的再次升級?當地政府聯合山合水易進行了相關的探索,為美麗鄉村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二、項目規劃
對于周臺子村當前所存在的資源單一、產業單一、功能結構單一、配套不足 的現狀,山合水易本著“根植大地,師法自然”的理念進行項目的打造:以環京津冀生態休閑圈的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田、灤水等優勢資源為基礎,以生態、鄉村、商貿等延伸產品為主體,通過對工農業的產業化升級,將項目區打造成為一個集農業觀光、鄉村休閑、文化體驗、商貿物流為一體的綜合型新時代生態旅游新農村,一個“塞外農民樂園”的休閑鄉村旅游區。
山合水易經過多方考量,最終將項目總體構架概括為“一軸兩帶三園四區”——
一軸:入口景觀軸;
兩帶:灤河文化景觀帶,新村歷史展示帶;
三園:綠色商貿物流園、灤河生態園、滿族風情園;
四區:新農村社區、居民休閑活動區、有機農業示范區、宗教養生休閑區。
一、入口景觀軸
入口景觀軸南起112國道,北接新農村社區,整個軸線實際上是一個景觀大道,大道按雙向六車道設置,沿兩邊分別有一條長綠化帶,綠化帶里間隔栽種太陽能節能燈,大道間隔樹立四個大牌房,形成四進牌坊景觀大道,牌坊作為進村的標志性建筑,結合道路兩旁大尺度的景觀打造,營造一種氣派并且讓人震撼的視覺氛圍。
二、灤河文化景觀帶
沿河岸種植四季常青植物營造綠色景觀環境,河中放置一大型水車,作為灤河文化景觀帶的標志性建筑,同時也是灤河文化的地標性建筑。灤河文化景觀帶道路用木棧道鋪設,中間增加一些小型垂釣臺和親水休閑廣場,沿路點綴一些灤河傳說故事里的人物雕塑和歷史浮雕,打造出一條極具文化韻味和休閑氛圍的文化景觀帶。
三、新村歷史展示帶
新村歷史展示帶是沿鐵路的一條村落歷史時光走廊和婚紗攝影景觀帶,村落時光走廊鐵路一部分外圍由幾十個展示牌連接而成,展示周臺子村從記錄開始到現在的歷史發展過程的每一個階段,以及每個階段的重要事跡,新村歷史展示帶一方面展示村落發展歷程,另一方面遮擋鐵路與新村不和諧的景觀。婚紗攝影景觀帶沿鐵路種植樹木以及花海,打造出一條別有特色的沿鐵路生態景觀攝影帶。新建仿古小站,引入蒸汽機車、最古老的馬拉火車等,讓古老的工業文明照亮這個古老的鄉村,成為旅游開發的一個新亮點。
四、綠色商貿物流園
大型綠色有機農產品批發市場專業市場,為農產品提供具有特色的大型交易平臺,配以完善的信息流服務,及加工、倉儲、配送、運輸等服務,打造環京津冀地區最大的綠色商貿物流基地,從而帶動周臺子村乃至灤平縣農業發展。
五、灤河生態園
灤河生態園集種植、養殖、旅游、會議、度假、 休閑、生態農業觀光為一體,以產銷“綠色有機食品”為最大特色。生態園設有生態會所、度假木屋、生態餐廳、垂釣園、水上樂園、汽車營地、拓展訓練基地、真人CS、鬼屋探險、兒童淘氣堡、認壟耕種等項目。
六、滿族風情園
滿族風情園是一個以滿族文化展示與體驗為主題的民俗風情園,滿族風情園分布著滿族文化長廊、滿族展覽館、滿人演藝廣場、跑馬運動場、滿族文化街等體現滿族濃郁文化特色的設施。
七、新農村社區
新農村社區的建筑在原來基礎上做立面改造,使整體風格統一,除了建筑外,完善周邊的道路、綠化帶、花園等配套設施,讓居民感覺不是住在社區而是花園。
八、居民休閑活動區
居民休閑活動區為居民日常休閑、文娛活動的場所,把小學稍作改造,作為居民的圖書館、培訓中心、體育活動中心、影劇院;將原有廣場改造成為音樂噴泉廣場,增加廣場休閑的趣味性;廣場外圍設置一個大戲臺,為日常文藝節慶活動提供舞臺;此外增設小型養老公寓、療養院等公益性設施,東邊狹長帶增設游步道和休息亭作為農民休閑公園的配套。
九、有機農業示范區
有機農業示范區種植全國各地多種農作物,且生長的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有機種植的標準操作,避免人為因素干擾,此區域對游客流量需加限制。
該區域分為露天種植區和大棚種植區,產出的有機農產品除村內部消耗以外,可通過采摘的方式出售給游客,也可以通過綠色商貿物流園發往全國各地。
十、宗教養生休閑區
在村后山平地上重建盤龍寺,為周邊居民行愿禮佛提供方便,同時也是延續盤龍寺文化的最佳方式。寺廟規模不用太大但是休閑配套必須完善,山上修建一大佛作為盤龍寺的標志,同時還設置放生池、齋堂(享用齋飯的地方)、盤龍茶苑等設施,寺廟建成時邀請河北知名住持前來開光,以增加盤龍寺的名氣和帶動周臺子村的人氣。
三、項目總結
山合水易在周臺子的進一步開發中注重整體把握,注重三區合一的概念,即:將項目整體劃分為社區、園區、景區。社區包括居住及接待住宿等功能,園區包括生產、加工、體驗等內容,景區則包含玩、體、學、研、悟等內容。本案認為周臺子只有將這三方面的內容統籌考慮、統一實施才能實現周臺子的全面發展。
● 四化同步——
農業產業化:通過基地建設、平臺搭建,將周臺子的第一產業進行全面提升;
鄉村景觀化:多角度、多元素的構建景觀小品,優化植物配置,提升景觀;
農民多業化:通過第三產業的開發,為農民提供多種就業崗位和創收方式;
資源產品化:把現有的土地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轉化成旅游產品。
周臺子旅游產業的核心是新農村示范建設、生產模式與收益方式的轉變,山合水易認為,農業產業化、鄉村景觀化、農民多業化及資源產品化是未來周臺子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重點升級項目地的景觀系統,優化植物現狀。
● 四點創新
1、新農村產學研聯動開發
逐步顯現產、學、研一體化的聚集效應、擴散效應和催化效應。
2、示范區的持續開發
改變示范區展示為主,盈利較少的現狀。通過產學研的技術支持,不斷調整產業內容,將產品對接市場,只有適應市場的需要,才能真正的形成持續的開發。
3、創新基地模式
建立嚴格的準入標準,在外圍建設能夠與市場對接的產業基地,提供示范區的產品保障。基地化建設無形中放大的園區的面積,標準化系統管理、各基地協同的方式將風險降低到最小,采用平臺化的推廣模式將效益放射到最大。
4、農業產品品牌化運作
將基地掛名,品牌化統一包裝運作,形成周臺子的品牌,提升周臺子的軟實力。
聲明:鑒于項目介紹所可能造成的重要信息泄露,在此不做更加詳細的分析。想了解更多案例詳情,請致電山合水易。
-------END---------
2024-12-03
濟南市濟陽區以”黃瓜產業+種苗產業”為核心,打造三產融合現代農業園
2024-12-04
2024-12-03
用四個維度思考如何提升工業旅游的體驗溫度,以大咖國際產業園融合發展提案為例
2024-12-04
湖北省荊門市農谷?洋豐智農生態島:利用智慧農業,進行企業品牌再創造
2024-12-04
2024-12-22
在線留言
如果您對我們的服務感興趣,請留下您的電子郵件,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