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福建省龍巖市洋畬村:國家級生態文化示范村
關鍵詞:
鄉村旅游
所屬分類:
鄉村旅游
項目類型:鄉村旅游
項目位置: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洋畬村
項目規模:165.20公頃
一、項目背景
洋畬村2006年開始發展旅游,柑橘采摘和農家樂已經初具規模,但仍存在旅游配套明顯不足,農業產業發展單一、區域發展的帶動性差,產品鏈條短,休閑類產品欠缺等瓶頸問題。山合水易在深入調研并與各級領導、當地專家深度溝通后提出了打造“閩西第一山鄉,百里生態畫廊”的項目定位,同時提出通過“四大轉變”帶動“五化發展”的洋畬鄉村旅游升級的戰略思路,實現“洋畬”的品牌化,形成最具“原鄉”特色與鄉土生活方式的特色生態體驗產品,從而解決了洋畬村旅游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福建省龍巖市洋畬村已被列為國家級生態文化示范村,是福建鄉村旅游的明星村。
二、項目規劃
洋畬村中有果林、山體、原始森林,從旅游發展的角度而言,這些資源都為項目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果林種植是區域內發展的獨特優勢。可以通過這些特色資源與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特色旅游發展相對接,實現在產業鏈上的延伸、以及旅游度假區的發展。通過對項目地的包裝打造,將洋畬從一個生態文化新村,升級為生態旅游區,將“洋畬”打造成為一個在福建甚至全國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鄉村旅游發展“品牌”
根據考察研究,山合水易將洋畬原鄉生態文化度假區分為四個功能分區,分別是:
入口服務區、農莊休閑度假區、原鄉生態體驗區、森林養生游憩區(局部)。
入口服務區:
原鄉生態體驗區:四季果莊、奇花異草園、瓜果長廊、高新農業實驗區、原鄉水景休閑、創意農業工坊、開心農場、垂釣水空間。
森林養生游憩區:森林茶莊、綠野迷宮、森林浴場、蝴蝶谷、鳥語林
三、項目總結
“龍巖洋畬原鄉生態旅游度假區”是以洋畬村農村建設及生態觀光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為前提,以游線整合及周邊村落資源聯動開發為基礎的區域性旅游項目開發項目。通過景區化、休閑化與產業化理念的提出,為龍巖建設閩西第一個以整合鄉村旅游資源,普及特色觀光休閑農業,提升原鄉生態旅游與山鄉綠色休閑度假生活方式的復合型、綜合性旅游度假區,從而形成以龍巖市新羅區龍門鎮洋畬村為核心,環獅子山聯動發展的旅游資源,共同創建“閩西第一山鄉,百里生態畫廊”。
項目實景照片
山合水易在該案例中,將洋畬村產業鏈的長度和維度進行了拓展,不僅延伸了原有產業,開發第三產業,同時注重產業的多向發展,這也是鄉村旅游開發中應該注意到的:
1、景區劃片,化零為整
對大多數鄉村來講,可利用的旅游資源較為分散,因此在規劃中要適當考慮相似資源的區域統一歸類劃分。每個片區推出不同的主題側重點,在鄉村旅游的設計上,要更加注重細節設置,盡可能地為游客提供便捷,讓游客以最輕松的狀態進行觀光游覽。對于一些景觀資源并不豐富的鄉村,要充分考慮鄰村聯合,在有限的區域內力爭打造出一條觀光環線,進行景區串聯,以此達成資源互補、互融和共享,從而實現大項目的體系支撐。
2、豐富業態,融入新產業
注重觀光之外的其他產業發展,是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經路徑。在鄉村旅游中,要尤其注意旅游產業的內涵豐富,并且引導其系統化、完善化。所謂新業態,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外,還要注重增加“體、學、研、悟”四個方面的內容。文化創意產業、汽車露營等時下較為流行的項目也可進行配置。
3、多種類型交融,避免單一
鄉村旅游的開發之難,在于不同村鎮的基礎情況復雜且不同,只有因地制宜才是最佳路徑,切不可大拆大建以追求統一,這也是其魅力所在。就村落中不同的種植、地形,可以進行特色小鎮的規劃、全域旅游的規劃等等,豐富項目類型,有利于吸引多方投資商帶動當地發展。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在洋畬的發展模式方面提出了通過“鄉土化提升、景區化開發、品牌化整合、及市場化運作”等手法,創立“洋畬原鄉”品牌,聯動周邊村落、景點資源,培育若干特色有機果蔬及養殖基地,打通兩條綠色生態走廊,通過“公司+度假景區+特色農業基地+農戶”四位一體的經營模式,實現區域鄉村旅游升級,同時為龍巖創建全國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示范縣及旅游目的地提供支持。
聲明:鑒于項目介紹所可能造成的重要信息泄露,在此不做更加詳細的分析。想了解更多案例詳情,請致電山合水易。
-----------END----------
2024-12-03
濟南市濟陽區以”黃瓜產業+種苗產業”為核心,打造三產融合現代農業園
2024-12-04
2024-12-03
用四個維度思考如何提升工業旅游的體驗溫度,以大咖國際產業園融合發展提案為例
2024-12-04
湖北省荊門市農谷?洋豐智農生態島:利用智慧農業,進行企業品牌再創造
2024-12-04
2024-12-22
在線留言
如果您對我們的服務感興趣,請留下您的電子郵件,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