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國外宜居城市建設實踐
發布時間:
2014-04-16
來源:
作者:
從宜居城市評價的國際權威機構評選結果來看,溫哥華(加拿大)、新加坡城(新加坡)維也納(奧地利)、墨爾本(澳大利亞)、蘇黎世(瑞士)、日內瓦(瑞士)、法蘭克福(德國)等城市憑借宜人的自然環境、繁榮的經濟環境、高效的交通網絡、完善的公共設施網絡等多次被評為宜居城市。其中溫哥華地區自1996年來開始實施"宜居區域戰略計劃(LRSP)",獲得了較大成功,并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深遠影響;新加坡以其"城市建在花園中"的綠化建設、"居者有其屋"的安居計劃連續10年被評為最適宜亞洲人居住的城市;墨爾本則憑借其現代的城市繁榮和田園般的城市風光,數度蟬聯EUI評選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
(一)溫哥華(Vancouver)宜居建設
溫哥華是加拿大的工業中心,人口190萬,是加拿大第三大、西部最大城市,同時也是北美第二大海港和國際貿易的重要中轉站。
溫哥華是一個把現代都市文明與自然美景和諧匯聚一身的美麗都市,擁有很多大型的公園、現代化的建筑、迷人的湖邊小路、保存完美的傳統建筑。怡人的氣候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使它成為最適合享受生活主義者的樂園。1986年,溫哥華在慶祝建城100年的同時舉辦了世界博覽會,從此知名度扶搖直上,近年又多次被國際機構評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2003、2004年被美洲旅行社協會授予"美洲最好的城市",2004年被國際城區協會授予"城區建設獎",2005年被英國經濟學家智囊團(EUI)授予"世界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溫哥華的宜居建設的具體工作包括以下方面內容:
(1)保護綠色地帶(protectthegreenzone)
保持大溫哥華地區的生態特色,綠色地帶主要包括公園、供水區、自然保護區和農業地區等。對綠色地區的圈定確定了大都市區長期發展的邊界,同時為管理人口增長提供依據;
(2)建設完善社區(buildmorecompletecommunities)
通過更多設施完善的社區的建設重塑區域增長。社區提供更多的多樣性、機會和便利,使居民的工作、生活與娛樂無需長途旅行。通過都市區中心(MetropolitanCore)、區域中心(RegionalTowCenters)、自治市中心(MunicipalTownCenters)等三類中心組成的多中心網絡促進經濟與社區平衡發展;
(3)實現緊湊都市(achieveacompactmetropolitanregion)
將未來的發展集中在現有的市區中,支持社區容納中高密度居住區,從而使得人們能夠就近工作和居住,更好地利用公交系統和社區服務設施,避免蔓延;
(4)增加交通選擇(increasetransportationchoice)
鼓勵人們使用公共交通系統,從而降低對私人汽車的依賴。交通發展的重點依次是步行、自行車、公交系統、貨物交通,最后是私人汽車。
(二)新加坡(Singapore)宜居建設
新加坡位于東南亞,是馬來西亞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99.4平方公里,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91.6%。截至2007年6月為止,新加坡人口總共有468萬。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宜居城市、10次當選亞洲人最適宜居住城市。
新加坡宜居城市建設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內容:
(1)"城市建在花園中"的綠化建設
1960年代提出綠化凈化新加坡,大力種植行道樹,建設公園,為市民提供開放空間;
1970年代制定了道路綠化規劃,加強環境綠化中的彩色植物的應用,強調特殊空間(燈柱、人行過街天橋、擋土墻等)的綠化,綠地中增加休閑娛樂設施,對新開發的區域植樹造林,進行停車場綠化;
1980年代提出種植果樹,增設專門的休閑設施,制訂長期的戰略規劃,實現機械化操作和計算機化管理,引進更多色彩鮮艷、香氣濃郁的植物種類;
1990年代提出建設生態平衡的公園,發展栗多各種各樣的主題公園,引入刺激性強的娛樂設施,建設連接各公園的廊道系統,加強人行道的遮蔭樹的種植,減少維護費用,增加機械化操作。
新加坡創建花園城市的設計思想和手段可以總結為:采用非對稱形式、建起綠色的覆蓋層、為風景點綴色彩、重視果樹、建成公園網絡、"軟化"水泥建筑、綠化已開墾的土地、保護和發展之間的平衡等。
(2)"居者有其屋"的安居計劃
從196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新加坡為中低收入階層建成62.8萬套組屋(單元式住宅),有240余萬居民住進這些組屋,占國民總數的87%。1992年10月聯合國總部頒發的世界居住區大獎授予了新加坡的淡濱尼新鎮,標志著新加坡的居住環境已躋身于發達國界的前列。
新加坡的占總人口90%的低收入者和6%的中等收入者住的組屋與私營開發商的商品住宅有根本區別。在這個市場經濟國家,大規模的組屋開發有嚴格的計劃,通過周密的法規規章進行分配性出售,并以強制性措施(在規定年限內)遏制其蛻變為商品而進入流通領域。這種大眾住宅的政策與措施大致可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開發機構:這種大眾住宅的開發機構是"建屋發展局",它負責小區的設計和建造,并且是最大的房地產經營管理者。建屋發展局在近三十年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新加坡從一個充滿貧民窟的、房荒嚴重的國家變成了住宅充裕的花園式國家。
供房對象:1960年代初組屋的建造目的只為解決急需用房的家庭,主要為出租。1964年政府提出"居者有其屋"計劃之后,建造的目的逐步由出租轉為出售。售房對象是家庭月收入不超過1000新元的低收入家庭。隨著國內人口平均收入的增長,這個標準一直在進行修正。
分配與選擇:建屋發展局的一項重要的任務是必須保證組屋的分配對申請者是公平的。凡是符合《合格者條例〉的居民都可根據自己的意愿提出申請。建屋發展局存有詳細的登記表,表明申請者的個人情況、要求住房類型和區域等。建屋發展局根據登記資料制定建造計劃。而后通過排隊形式進行選房。
保障制度:建屋發展局執行的建屋發展法規定,正在分期付款的組屋居民不會因破產或不幸事件例如死亡或永遠失去工作能力而被剝削房屋所有權。1981年11月頒布的《中央公積金(修正)法1981〉強制實行住房保險制度。這種社會保險可保證當房主遇到重大的意外事件時中央公積金將償還未付的貸款。
社區工作:為扶持社區健康發展,建屋發展局做了大量工作。如舉辦各類教育班提高公民素質,組織清潔衛生和環境保護等公益活動,讓政府和居民之間,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有更多的溝通接觸機會,提高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
(3)高效道路交通系統
新加坡公共住宅區內的交通大多采用人車分行方式,車行系統結合主要出入口和集中停車場布置,以住宅街坊為單位,車行系統環繞于街坊以外,而步行系統則貫穿于街坊之內,集中停車場(或多層停車樓)則通常位于小區入口處,小區內居住環境相當安靜。每個居住區或新鎮都有若干條方便的公交線路可供選擇,公交分為住宅區內部的環繞線路和對外聯系線路兩種。由于新鎮公共住宅區通常規模較大,專門設有住宅區內部環繞交通路線,起始點與終點重合(多設在輕軌、地鐵站點與購物中心),公交車價格便宜、又配有空調,所以乘坐的人很多;另一類"長途"公交負責溝通與市中心、主要公共區域的聯系,大型起迄點和MRT(軌道交通)站點往往與購物中心結合設置,方便居民購物和交通換乘。
(4)等級分明的服務設施布局
總的說來,居民可以使用的商業與服務設施可分為三級:市場(小販中心)、居住區購物中心、市中心商業中心。市場(小販中心)是分散在居住街坊之間的商業服務網點,以餐飲點、零售攤點、超市為主,方便居民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市場(小販中心)的設計往往也結合相應的社區服務網點及休閑、活動場所,其中設置的固定桌椅,5%的桌子不配置座椅,以方便使用輪椅的居民使用。購物中心兼具商業、文化、娛樂及公交換乘功能,居民在購物中心基本可購買一切生活必需。并設有超市、美容美發、餐飲、酒吧、公廁,底層共享大廳設有電子游戲、噴泉、座椅、通告欄。
(三)墨爾本宜居建設
墨爾本位于澳大利亞東南部的雅拉河下游,是其第二大城市,也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在EIU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評選中,數次名列前茅。墨爾本面積4360平方公里,是一個景色秀麗的城市,該市建城之初就考慮到園林建設,美化人們的生存環境。
(1)現代與古老、城市與田園的結合
墨爾本共有404多個公園,街道寬廣筆直,現代化高樓大廈于古老的英國式建筑交相輝映,清幽恬靜的大小公園,星羅棋布地點綴在這些建筑物之間,使這個城市既有現代化的繁榮,又有田園般的絢麗風光。
(2)優先安排公共設施用地的居住區開發
墨爾本居民住宅開發之初,首先進行整體布局的規劃,政府認可后實施。在整體規劃中,必須先劃出道路、運動場、公共綠地、幼兒園、學校、商店、高爾夫球場、泳池等等公共用地。規劃后以招標的方式出售,在出售之前,開發商必須將道路修好,行道樹種好,公共綠地的花草種好。因此,房子尚未興建,己經有寬闊平展、四通八達的道路、整齊的行道樹和草坪、花木等綠化雛形。
(3)精心設計與嚴格的公眾、聽證會制度
墨爾本的商業街、步行街、廣場、公園等都有很精心的設計,城市雕塑也很有藝術水平。城市建筑極具個性,與周圍環境都結合得很好。建筑風格源于英倫三島,不論是南半球最高的教堂,還是考林斯街(金融街)的花崗巖、沙巖大廈和街區拱廊,都是標準的倫敦式樣。建筑基本上是灰色調,城市家具都是深綠色,但有色彩鮮艷的的雕塑點綴,使城市面貌既樸實又有現代活力。
墨爾本的規劃管理有一整套嚴格的公示和聽證會制度,關于建筑的容積率、使用性質、建筑高度、建筑形式、綠化率、建筑退線等方面的要求需要經過居民和單位同意。
(4)注重教育和文化推廣
墨爾本還被稱作教育之都,墨爾本大學是全澳排行最老的大學之一。中學更是世界聞名,這里的私立學校比率高達29.5%。中產階級人士都樂意將孩子送到墨爾本去上中學。這里的幾所老牌貴族寄宿學校,有培養名流搖籃之譽,享有英國伊頓公學同樣的聲名。墨爾本是全澳大利亞也是全世界推廣多元文化最好的城市,每年的國際活動達20多個,從一月份的澳網公開賽,二月份的國際航空飛行展、亞洲龍舟賽,三月份的一級方程式車賽、亞洲食品節,一直到年底的爵士音樂節。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慶祝我司簽約貴州黔東南鎮遠古城【美食文化商業街升級改造】專項設計
2025-06-20
慶祝我司簽約徐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創意與規劃設計】咨詢服務
2025-05-09
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創意設計與場景營造】全案服務
2025-03-25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