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閬中古城旅游規劃參考
發布時間:
2024-12-23
來源:
作者:
一、閬中古城的簡介
閬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向為古代巴蜀軍事重鎮。閬中土肥水美、氣候適宜、物產豐富。閬中漢為巴郡,隋時改稱閬內縣,宋以后稱閬中,歷代多為州、郡、府治所。古城閬中的建筑風格體現了我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于一體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范例。
閬中市位于四川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閬中古城位于閬中市城區南側,是閬中的歷史城區,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城 (而非古鎮)。閬中古城和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遙、云南麗江、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中國AAAA風景旅游區。
閬中古城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天造地設,風景優美,2000多年來,閬中一直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和川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城市,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閬中就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杜甫曾贊道“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蘇軾曾贊道“閬苑千葩映玉寰,人間只有此花新”,陸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對錦屏”的佳句。閬中源遠流長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韻味橫溢多珍貴的文化遺跡。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燦若群星的眾多文物遺跡,構成了閬中古城在發展旅游中的獨特優勢。
二、 閬中旅游資源分析
1、人文旅游資源
1)風水文化
風水山水,包括風水山(玄武、朱雀、青龍、白虎、天門、地戶)、龍脈(劍山、巴山、續龍橋)、天然八卦(云臺觀)、九龍捧圣(天宮院)、伏羲玉臺(三臺山)等風水文化的山水景點;
風水城區,包括天心十道、風水樓、街名文化、住宅風水;
風水文化展覽,包括風水文化博覽館、風水館、天文歷算博覽館、風水大院、天宮院等;
2).建筑
古建筑,包括祠廟、古塔、樓、臺、亭、閣等。閬中古城的整體格局形成于唐宋時期,現存的古城主體是明、清建筑,夾有少量元代建筑,整座古城呈正南北—東西方向;
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嶺南庭院建筑于一體,既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風韻,又有清代精美繁復的特色。在古城范圍內有7座建筑風格獨特,且保存完好的民居大院,如蒲家大院、馬家大院、張家大院等等;
古街巷。古城內老街交錯,古巷縱橫,有90多條,其中的20多條街巷仍保留有唐宋時的建筑風格。
3)宗教文化
自漢唐以來,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先后傳入閬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繼而來,教徒們在這里建寺廟、修教堂——現在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巴巴寺、天主堂、基督教堂、以及云臺山的道觀、彭城佛教的圓覺寺、千佛寺,雙龍的長青寺,古城內的凈圣庵等,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閬中宗教文化源遠流長。
4) 三國文化
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作巴西太守,駐閬中達7年之久,在這里他曾率精卒萬人,取得了“保境安民”的勝利。劉備伐吳前夕,他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身葬于閬中,后人為其建的“桓侯祠”,今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5) 市井文化
茶館文化,茶文化在四川已經被演變成獨具巴蜀特色的“茶館文化”。有諺語說:四川“頭上晴天少,眼前茶館多”。四川的茶館一直以來都極為興盛。不論是風景名勝之地,還是鬧市街巷之中,到處都可看到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間茶館。四川茶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由于它具有豐富的社會功能:休閑、聚會、娛樂和民間法庭。。
袍哥文化,是指哥老會、天地會、袍哥會等民間秘密結社內部的江湖義氣對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響。哥老會等這樣的組織以“講豪俠、重義氣、解放推食、急人之急”為號召,又以舊禮教的“五倫八德”為信條,但是由于封建意識惡性膨脹,一部份人的逐漸變質,結果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袍哥,即所謂“清水”和“渾水”。四川獨具特色的袍哥文化在舊時的影響比較深遠。
雜耍說唱藝術,包括說書、唱大鼓、相聲、川劇等種類繁多的說唱表演藝術和拉弓、舉刀、抖空竹爬竿等等演出。
6) 民俗文化
有舞蹈活化石之稱的巴渝舞,樸實酣暢的花燈戲,風情萬種的剪紙、皮影,深情優美的山歌調、打夯歌,耐人尋味的川劇座唱,仰揚頓挫的茶館評書等等,構成了巴渝民俗文化的瑰麗長廊。為了增加游客的參與性、互動性和娛樂性,要把民俗文化和古民居大院融入到一起,來加深游客的民俗文化休閑體驗。
7)石刻及古遺址
石窟及石刻。閬中現存的摩崖造像石刻有13處,其中大像山閬中站佛與樂山坐佛、重慶大足睡佛相呼應,是四川有名的唐代石刻之一,閬中石刻文化相當發達;
古遺址、古驛道、古墓葬。現在閬中共保存各類古遺址、古驛道13處,古墓葬7處,具有很大的旅游和研究價值;
8)紅色文化
閬中作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紅色革命根據地——川陜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過、生活過的地方,閬中的“紅色文化”在四川乃至全國應有自己的位置。
9)生態文化
閬中是全國保存較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在旅游發展的過程中一直保存著大量原生態的因素。2001年,閬中被確定為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市,隨繼又被確定為四川省重點旅游城市、省級衛生城市,2005年1月被評定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今后閬中旅游仍然要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為根本原則。
2、自然旅游資源
閬中地處川中丘陵向川北山地的過渡帶,地貌格局主要受巴山山脈、劍門山山脈和嘉陵江的控制。嘉陵江自北向南,于錦屏山折向東流,于白塔山折向北流,到達梁山南麓受阻又折向南流。嘉陵江在市境內迂回曲折,河曲、河壩發育,谷地內從上而下呈串珠狀分布有20多個河灘邊壩和兩個沙洲。
閬中市的山脈走向和河谷地貌特征,是發展旅游業的基本資源。有錦屏山省級風景名勝區、蟠龍山省級森林公園、靈山風景區、靈山腳下半島、大像山山群、金銀臺電站形成的湖面、云臺山—新華水庫旅游區、天宮鄉西河度假區等自然旅游資源。
嘉陵江江面視野開闊,水質清澈,沿江兩岸錦屏山、大像山群、靈山、三臺山等景點山型獨特、植被茂密、郁郁蔥蔥。
三、閬中古鎮旅游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資源:閬中市保存有面積1.7平方公里的古城區,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歷史給予了閬中豐厚的饋贈,至今閃爍著奪目的異彩。保護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數十處祠堂廟宇、寺院樓閣、摩崖石刻以及堪稱全國一流的古民居保護區,構成了閬中旅游資源的獨特優勢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具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其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嶺南庭院建筑于一體,獨具特色,既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風韻,又有清代精美繁復的特色,展現的是古、雅、幽、靜的韻味。古城內老街交錯,古巷縱橫,有90多條,其中的20多條街巷仍保留有唐宋時的建筑風格。這些無不體現了閬中悠久而獨特的魅力。
獨特的風水文化優勢:閬中古城的地理環境,城市選址及建筑布局,結合了傳統風水理論,山、水、城融為一體。典型地體現了古代城市建造的風格,顯示出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閬中古城依山環水,是天下少有的“形勝之地”,形成山、水、城和諧統一。這至善至美的天然風水格局,充分體現出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境界。與我國其他三大古城相比,在風水文化方面閬中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獨特吸引力的優勢所在。
同時獨特的風水旅游市場,對于高收入階層旅游者,珠三角、港澳臺及海外華人旅游者具有很強吸引力。
本地化市場基礎最好。與平遙、麗江、鳳凰、歙縣等古城相比,閬中古城依托成都及重慶兩個大客源地,同時成都、重慶兩地休閑消費需求很強,對閬中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客源。成都及重慶既是閬中重要的客源地,同時成都及重慶作為重要的客源集散地,也是閬中的重要中轉站。
多元文化與周邊區域能形成較好的整合。除了最典型的風水文化外,閬中還有三國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與周邊區域旅游資源整合形成很好的主題游線產品。位于金牛蜀道的閬中,是四川三國文化國際旅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嘉陵第一江山,閬中是嘉陵江水道的重要碼頭口岸城市。
交通可進入性條件好。閬中毗鄰南充及廣元兩個機場,通過對機場的利用,以南充機場為核心中轉站,輻射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塘地區;以廣元為輔助中轉站,輻射陜西、甘肅等客源。蘭渝鐵路使得北部進入閬中更為便利。
二、劣勢(Weakness)
旅游開發深度不夠:閬中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濃厚,但是各景區、景點之間分散、彼此孤立,特色沒有充分體現,吸引力不大,旅游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遠遠不夠,沒有形成閬中“大旅游”的概念,也沒有深度挖掘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缺乏統一的有涵蓋力的旅游主題口號。
旅游心理距離較遠:閬中市雖自古以來是川北地區水陸交通樞紐,目前交通狀況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發展。但是,作為有巨大潛力的旅游目的地,受自身地理位置偏僻的影響,目前的旅游心理距離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閬中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旅游資源的可參與性不強:目前閬中旅游仍以觀光游覽為主,更多地是“走走看看,拍照留念”,游客參與其中的娛樂項目不多,對于閬中旅游的切身體驗不夠深刻,旅游資源的可參與性不強。因而旅游吸引力不足,游客再次來閬中的不多,影響著旅游市場的擴大和發展。
四、閬中古鎮發展定位
1)閬中古城旅游發展主題定位
核心主題:風水文化輔助主題:嘉陵第一江山、市井文化休閑
閬中古城稱為“閬中風水古城”,非常清楚的把閬中旅游,定位在“風水文化”的方向。
風水文化,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但是,閬中古城的風水文化,主要以風水古城的風水選址、城市風水建設為核心,結合陽宅、陰宅等相關風水,也介紹一般風水文化的內容。
風水文化,整合閬中古城旅游,打造“閬中風水古城”的旅游品牌,形成以風水文化為主線的主題結構。
山水古城,是閬中古城的另一個特色,山環水抱,山水之中有風水,嘉陵第一山水。用風水詮釋山水,是中國古代審美中最宜人居住的山水古城,同時,又是現代審美中的山水古城美景。
畫圣吳道子曾繪《三百里嘉陵》名畫,并稱閬中為“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江山,是一句贊美之言,是吳道子對閬中的評價,同時,也給閬中山水一個定位――300里嘉陵江的最美之處。以此定位,閬中沿嘉陵江的山水,可以規劃為一個風景名勝區――“嘉陵第一江山”風景名勝區――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以嘉陵江為紐帶,山水景致為本體,吳道子的《三百里嘉陵江圖》為核心賣點,進一步挖掘閬中文化,開發文化建筑景觀,建設旅游休閑設施,打響“畫圣意境、風水寶地”的口號,成為中國一流的風景名勝區。
市井文化,是項目的輔助主題,即打造“市井古城”的品牌。深度挖掘閬中的古城文化,以休閑產品作為依托,形成休閑旅游結構,建立“休閑古城”的模式。
閬中古城的核心保護區,應該以內涵式發展為理念,以原生態的古城文化挖掘為關鍵,將古城文化轉化為文化博物館院落,形成100家文化住宿院落,100家市井文化休閑院落,把文化博物館轉化為文化博物館休閑與住宿項目,形成住在博物館、玩在博物館的全新古城“市井文化休閑模式”,使游客深度體驗閬中古城的豐富古城文化,形成全新的休閑旅游生活方式。
2)閬中古城旅游發展功能定位:
觀光與休閑古城
閬中古城,是旅游目的地。其旅游的功能,體現為觀光與休閑的結合。
作為觀光旅游目的地,閬中古城的觀光包括五類:風水觀光(古城風水、住宅風水、陰宅風水、天然八卦等)、古城風貌(整體風貌、古代建筑、古代文化)、山水觀光(嘉陵第一江山:錦屏山、大象山、靈山、滕王閣)、宗教朝覲(寺廟、道觀)、始祖祭拜(三臺山伏羲玉臺);
作為休閑旅游目的地,閬中古城是中國休閑古城的代表,為古城市井文化休閑古城,深度體驗式休閑產品。其休閑功能,體現為“吃住古城里,浸泡文化中”。古城內的“吃、住、行、游、娛、購”六要素,無不體現古城文化色彩,無不令游客咀嚼,并于放松的休閑生活過程中,體驗感受。
五、古城的總體布局:“一城、一帶、六區”
一城――以五吉關為起點,包括風水山、龍脈、舊城及內部1.7平方公里的古城保護區全部內容的風水古城;
一帶――“嘉陵第一江山”為品牌的沿江游覽帶;
六區――點狀景區星羅棋布,沿道路系統分布的六個旅游區;
一城――閬中風水古城
從五吉關開始,形成山環水抱的整個閬中舊城,是閬中風水古城旅游區的范圍。其中,1.7平方公里的古城保護區,是閬中風水古城的中央游憩區,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棋盤狀布局,包括沿江休閑帶、古商鋪作坊一條街、風水一條街、小吃一條街、若干節點等等;
一帶――嘉陵第一江山風景名勝區
嘉陵江蓄水后,形成湖面,水環是一條交通通道,又可以開展水上休閑。沿嘉陵江,形成一條游憩帶,并成為一個風景名勝區,既處于閬中古城的風水結構之中,又以嘉陵江為依托,成為相互連通、主題統一的山水景區。
六區――遠離中心的沿道路集散結構
六、古城保護與控制區布局結構
兩古樓、兩廣場、三碼頭、五入口、六景點、七街區、井田架構
古城保護及控制區,是閬中古城旅游的核心區域。古城旅游的成敗,在于該區域的正確策劃與規劃。兩古樓――兩座標志性古樓,一為華光樓,一為中天樓;恢復建設中天樓,與華光樓形成對景,并且,中天樓是天心十道的中心,是閬中古城的風水標志。
兩廣場――拆遷以后,在保護區內,形成兩個休閑廣場,成為古城內部的集散中心,兩個廣場為:道臺衙門廣場、清真寺橫街廣場。
三碼頭――控制與保護區范圍內,形成三座碼頭,即華光樓碼頭、南津關碼頭、石牛碼頭;
五入口――古城保護區設置五個游客接待入口,各個入口包括標識、地圖、停車與接待廣場、游客管理中心、人力車服務點等;五個入口分別為草堂寺街入口、內東街入口、北街入口、閬中綢廠入口、華光樓入口。
七街區――打造七條主題街區,分別為:古商鋪街――大東街、古作坊休閑街――上新街-下新街-油房街-機房街、書畫工藝街――內東街-武廟街-西街、古董街――雙柵子街-北街、風水文化街――管星街、傳統小吃街――南街、濱江休閑街――城南天下。
六景點――張飛廟、貢院、文廟、華光樓、中天樓、袍哥館。
井田架構――由以上六條街道為縱橫,與五大入口相連,形成井田結構的核心游憩道路系統,達到貫通全部古城的效果。
七、古城的機遇
閬中交通改善。蘭渝鐵路和閬中二級民用機場的建設,將改善閬中的交通,使從甘肅、陜西、寧夏等地進入閬中便利,同時機場建成,將改善閬中旅游心理距離較遠的問題。
四川旅游發展的新格局。四川旅游由九黃線為核心逐漸轉向以成都發散型發展的格局,給予川東、川北旅游很好發展機遇。
人們對古城鎮旅游型的文化休閑旅游產品的需求在增強。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需求,旅游需求也由最初的觀光逐漸轉向以文化體驗及休閑度假為主體的旅游體驗。
八、古城的挑戰 (Threat)
古城開發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在現實中,隨著旅游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不可避免地引起自然環境的破壞,過度旅游者進入將對環境承載產生很大壓力,因此,要在二者之間做好協調,走人與自然和諧共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川古城鎮資源豐富。四川古城鎮東西南北均有分布,以川西、川南最為集中,大多具有悠久的歷史。歷史悠久、風格各異的古城鎮是四川鄉土文化最典型、最生動、最直觀的寫照。隨著四川旅游的迅速發展,很多地方開始注重古城鎮資源的開發。
國內古城鎮旅游開發已形成一定基礎。近幾年國內古城鎮旅游開發已經形成一定規模,重要的以麗江、大理、平遙、鳳凰等幾大古城為主要目的地。閬中旅游要尋找自身優勢,打造獨特性,與其它著名成熟古城競爭。
結語:要解決好古城保護與旅游開發相互矛盾的問題,使二者相互促進,走人與自然和諧共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并且借助西部大開發的向西部傾斜的政策,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游投資的力度,使得閬中古鎮成為中國古鎮中的一朵奇葩,并成為人們休閑、游覽、觀光、拜祭的最佳去處。
山合水易機構
網址:http://www.krbtlfn.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2號 -1號樓(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園區內)
電話:400-650-6990 010-84098642
傳真:010-64152865 郵箱:info@shsee.org
下一頁
下一頁
慶祝我司簽約貴州黔東南鎮遠古城【美食文化商業街升級改造】專項設計
2025-06-20
慶祝我司簽約徐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創意與規劃設計】咨詢服務
2025-05-09
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創意設計與場景營造】全案服務
2025-03-25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