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發布時間:
2024-12-22
來源:
作者:
伴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水平的提升,旅游市場毅然決然的成為了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旅游業帶來的消費是居民消費領域增長最快的,那么旅游業發展現狀如何?
旅游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游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于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游的狀況。
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游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1、從總的旅游人數和回籠貨幣來看,旅游人次數穩步增加,旅游消費額逐步提高。
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旅游消費總額平均年增長率亦在10%以上。
2、從旅游消費方式和旅游消費結構來看,絕大部分屬于觀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極少。
也就是說,如騎馬、觀賞等旅游活動較多,而學習、健身、尋根、調查、新奇探索、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等旅游特色較少。
一般游客住低檔旅館,飲食簡單。
據統計,在旅游消費結構中,吃住行比重高達85%,而游覽購物僅占15%。旅游整體消費水平低,據不完全統計1985-1992年,國內旅游人均消費額僅58元。
3、 從旅游的區域性和客源分布來看,國內旅游熱點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較高、旅游基礎設施較好的旅游景點。
如北京、江浙滬、廣東等地。但像敦煌、九寨溝、西雙版納、黃果樹瀑布等風景點由于交通不便處于相對處于溫冷點。
從距離上看,一般以中近距離為主,遠距離為輔。
如桂林主要以粵湘鄂的者為主,杭州主要以江浙滬的者為主,北戴河以京津冀遼的者為主。
從旅游布局上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為主,以內陸縣鎮為輔。
旅游者停留時間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 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務的散客多,有組織的少。
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
1991年900多家二三類旅行社組織招徠國內旅游者萬人,散客仍占96%。
旅游過程中,自帶飲料、食品的游客較多。
5、人員構成廣泛、公費旅游占有很大比重。
目前國內旅游人員的構成大體是: 先富裕起來的農牧民外出旅游, 離退休干部的療養旅游, 職工干部的獎勵旅游, 企事業單位人員、教師、學生等的度假旅游和各種公務旅游。
隨著消費觀點的改變和經濟收入的提高,社會各階層、各行業都有和當數量的人加入自費旅游隊伍的行列,但是,公費旅游仍占據主要市場地位。
6、我國國內旅游的配套設施和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點、美化環境,修建規格不等的飯店,設立專門接待國內旅游者的二三類旅行社。
1992年這類旅行社已發展到1400多家。
但是,由于中國國內旅游市場龐大,國內旅游服務配套設施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旅游消費者的需求。國內游客基本上保持著飲食,生活,旅游和安全的基本保障,服務差距非常大。
旅游業現狀分析
政治環境分析
當前,國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改革和發展為基礎,積極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際發展以和平發展為基礎,形成了一個偉大文明的整體形象。
旅游業本質上符合建設以人為本、循環經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國家政策取向,其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地位不斷提升。
從1985年中央首次明確旅游產業的地位,到1992年進一步明確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再到1998年將旅游業列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直到十一五期間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加大培育,中國旅游業的發展環境全面優化,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
經濟環境分析
經濟環境表現為強力支撐和轉型躍升,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合作進一步加強,這就為中國發展旅游提供了穩定的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環境越來越寬松。
對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中國經濟正在實現向全面小康經濟發展轉變,按照預測,未來10年將保持7%的穩健增長的態勢。
國民人均GDP也將大幅度提升,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總體上得到滿足以后,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費及結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拐點。
從目前來說,旅游已經成為國民生活的必要內容之一,這些經濟環境將呈現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鎮居民休閑游、農村居民觀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國旅游業發展的經濟環境強力支持轉型升級。
社會環境分析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中國大力創建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人居環境、民生經濟、和諧社會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出入境旅游的雙向互動效應,可以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更為重要的是在提高國民收入增加閑暇時間和提供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匯集全民的基礎上,旅游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之一,理應也肯定應當成為人類共享、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休閑旅游消費也正在逐步進入國民生活領域,休閑權、旅游權,如同勞動權和受教育權一樣,是人類全面發展應該享受的權利。
從中國的旅游發展來看從傳統的觀光旅游正在向休閑、度假發展所以中國旅游業發展的社會環境是以人為本、共享成果。
文化環境分析
中國為文明大國、文化旅游共融大國,中國文化正在實現偉大的復興崛起,中國年等系列文化生活,加上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中國旅游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豐富了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提升中國旅游產業的形象。所以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文化環境是文明大國,文化旅游共同繁榮。
科教環境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信息技術、裝備技術和交通運輸技術在旅游業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應用。
實施這些科教興國戰略,加強科技創新,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方式,管理方式和發展空間的革命性變化,也有利于中國旅游業的直接面向世界,實現跨越式發展。
同時,國民教育的普及化、國民教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有利于提高國民素質,旅游環境和旅游意識,也可以大大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質量和旅游創新。
由于科學和教育的興起,旅游業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國民素質,以及產權酒店和分時度假,它涉及人民的素質和教育程度,更重要的是涉及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問題。
這幾個因素的影響,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中國旅游業從事業型,到產業型的轉變,也實現了從資源經濟到要素經濟,再到產業經濟兩次質的飛躍,未來的10年將是中國旅游業戰略轉型期發展的新時代。
中國旅游業將進入強國旅游時代、全域旅游時代、休閑旅游時代、品質旅游時代,而中國經過研究判斷,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中國的旅游業因為有改革開放30年發展的基礎,又由于旅游是深深植根于民眾之中的需求。
因此,在風雨后,中國的旅游業將迎來發展的拐點,實現新一輪質的飛躍。
慶祝我司簽約貴州黔東南鎮遠古城【美食文化商業街升級改造】專項設計
2025-06-20
慶祝我司簽約徐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創意與規劃設計】咨詢服務
2025-05-09
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創意設計與場景營造】全案服務
2025-03-25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