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休閑產業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連接點
發布時間:
2024-12-20
來源:
作者:
休閑產業是與人的休閑生活、休閑行為、休閑需求密切相關的產業,特別是以旅游業、文化產業、娛樂業、服務業和體育產業為主構成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農村休閑產業則是依靠農村自身資源條件,如自然環境、文化遺產、天然產品、人力資源,以滿足城鎮居民休閑要求的產業。它的發展將大大促進產業格局的調整,帶動城鄉產業的融合,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步伐。
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發展戰略,是針對我國城鄉發展的現實差距而提出的,也為深化農村經濟改革指明了方向。許多人主張通過現代工業的擴張帶動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從而實現二元結構轉換。筆者則認為,不能僅僅強調現代工業部門的擴張,而不考慮二、三產業部門的發展,或者只是從保證工業部門擴張的角度闡述農業、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將農業只是作為一個向現代工業提供資本積累和輸送勞動力的被動部門。解決城鄉經濟的二元性結構問題,必須從城鄉統籌發展中尋求途徑,必須跳出就“三農”談“三農”的傳統思路和局限性,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考慮“三農”問題。休閑經濟、休閑產業作為非物質經濟、服務經濟、體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未來城市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柱產業,而且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這是因為:
第一,休閑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城鄉經濟融合和城鄉產業聯動。通過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發展,促進城鄉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為環境,實現社會、經濟、空間及生態協調發展,形成城鄉互動式的、高水平的融合具有可行性。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階段,發展休閑產業比發展高科技更有市場。高科技一般情況下集中在一些中心城市,而休閑產業則不同,中國各個地區的風土文化和自然風光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因地制宜發展當地旅游休閑、文化休閑、體育休閑等。我們應抓住休閑產業迅猛發展的良機,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農村旅游業,以實現“大農業”和“大旅游”的有效結合。
第二,休閑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化和調整。在農業資源流向非農業部門的過程中,存在著過高的成本和壁壘,從而阻礙了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化。我國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進程緩慢,導致農業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這是“三農”問題的癥結所在。通過發展休閑產業:一是能夠吸收農業剩余勞動力,使之就地向其他非農產業轉移。中國農村豐富的勞動力市場中,有相當大比例的人只具備中等或中等以下勞動技能和知識水平,可以適應休閑產業對勞動力整體素質的要求。據一些發達國家的統計,在休閑業安排就業的平均成本要比其他經濟部門低36.3%。發展休閑產業可以增加農村的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二是農村休閑產業的發展使農村對人力資本的投入有了提高的可能性與必要性。通過發展現代休閑農業,建設現代農村,能夠造就一大批真正扎根農村,造福農民的現代農業人才,逐步改善農村人力資源就業狀況,變農村人口“包袱”為人力資源優勢,從而保證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三,休閑產業的發展可以實現城鄉生活方式的一體化。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由于經濟差距的客觀存在,城鄉在生活方式上是分割的。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休閑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城市信息、資金和技術等資源向農村流動,帶動農村各業發展。促進村容鎮貌和農村生活的改善,逐漸改變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體制,通過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升農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實現城鄉生活方式的一體化。這對于擴大內需、繁榮市場、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以休閑產業的發展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首先要以統籌城鄉發展為統領,創新農村休閑產業的發展思路。在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農村旅游時,應站在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經濟良性循環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戰略高度,借鑒國外生態農業與旅游農業相結合的鄉鎮發展模式。事實上,在許多大城市郊區,已出現結合生態農業與旅游農業的鄉鎮,承載起周末“市外桃園”的功能,以休閑、勞作、收獲的方式讓都市人認地耕作。這樣一方面可以讓都市人體驗耕作的樂趣,緬懷田園生活、品味農業情調,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農戶的生產風險,增加農民的收入。
其次,要建立多樣化的農村休閑產業的發展模式。發展農村休閑產業,把傳統種植業變為體驗式旅游休閑產業具有多種模式,如我國香港出現了強調生態平衡的體驗式農場,古巴則將有機農業與生態旅游相結合,從“契作概念”出發,消費者直接向農戶訂購,鼓勵在地消費,由于扣除了運輸、經銷商的支出,使消費者和農民取得雙贏。美國也有些小鎮以農村旅游為構想,其基本概念是保存美國傳統的農村生產活動、生活方式,以休閑體驗旅游的訴求來吸引城市居民,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又與藝術家合作,強調農村的生活情調、懷舊氛圍,以“讓下一代親近農業、土地”的訴求,將城市學童的教育旅游作為主要客戶群,進而創辦農業節和動態農業博物館。我們可借鑒國內外各種經驗,從建立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思路出發,建立多樣化的農村休閑產業發展模式。
再次,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高度發展農村休閑產業。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高度,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村,規范提升休閑旅游點,促進休閑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使休閑旅游業真正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新農村建設新的支撐點。要充分考慮區位、自然生態、民俗文化等條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場容量和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合法、合理地開發利用農村資源和特色優勢產業功能,做到量力而行,適度開發,突出特色,因地制宜。
慶祝我司簽約貴州黔東南鎮遠古城【美食文化商業街升級改造】專項設計
2025-06-20
慶祝我司簽約徐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創意與規劃設計】咨詢服務
2025-05-09
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創意設計與場景營造】全案服務
2025-03-25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