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國外步行商業街的起源
發布時間:
2014-04-15
來源:
作者:
西方步行商業街的起源是緣于城市膨脹所導致的城市中心擁擠不堪和生態環境的惡化,伴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城市中心人口大量遷移到郊區居住,出現城市空心化和城市中心商業衰退的現象。政府為了復活城市中心的商業活力和物業魅力開始興建步行商業街,以使人們在城市中心生活同樣可以擁有安靜、繁榮和方便的購物、休閑及娛樂場所。因此城市步行商業街的出現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城市魅力的真實體現。步行商業街逐漸成為一個城市的形象和首善之區,代表著城市形象發展的最高水平。
西方步行商業街最早出現在歐洲的德國。1926年,德國的埃森市基于前工業緊湊的城市結構和高居住人口密度,在“林貝克”大街(linbeckerstreet)上禁止機動車輛通行。1930年“林貝克”大街被建為林蔭大街,并使商業獲得巨大成功,成為現代步行商業街的雛形。
西方現代步行商業街,興起于二十世紀60年代以后,歐美許多國家城市面臨著交通秩序混亂、空氣質量下降、環境嚴重污染,行人安全降低等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城市中心區受到郊外購物中心的激烈競爭,導致商業功能衰落和吸引力下降。為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模仿早期歐洲步行商業街的建設,以恢復城市中心區的繁榮及解決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問題。于是各國掀起了建設步行商業街的高潮。如德國的慕尼黑、波恩;法國的巴黎、里昂;英國的倫敦;美國的舊金山;加拿大的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城市都建設了步行商業街區,并都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美國紐約的百老匯大街、日本東京的銀座、淺草商業街等都是聞名于世的步行商業街,德國斯圖加特市的考尼格夫街,被稱之為“步行者的天堂”。步行街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靚麗景觀和名片。
全世界目前已有1200多個城市擁有步行商業街。其中:德國的步行商業街發展最早、最快、最多;英國城市的中心商業區一般都有幾條步行商業街;巴西圣保羅有81條步行商業街,人們可以滑旱冰通過;日本的許多城市都有限時的步行商業街,規定某條街道在一定時限內為步行街;僅有2.7萬人口的國家列支敦士登,則規定星期天為“無汽車行駛日”,外國人駕駛汽車前來游玩,必須把汽車停在國境外。因此,一到星期天,列支敦士登便成了一個無任何汽車行駛的“步行國”。
國外步行商業街的發展
步行商業街的發展與商業街的發展密切相關,縱觀全世界商業街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集市貿易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體現為自發形成、露天交易、時間間斷、條件惡劣、規模較小等特征。目前國內外一些偏僻城市和農村的露天市場和集市交易基本還保留著這一階段的基本特征。
第二階段:店鋪交易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體現為分行劃市、入室交易、時間固定、條件改善、規模擴大等特征。商販開始進店經營,逐漸形成店鋪格局,在道路兩側形成相鄰店鋪群。
第三階段:商業中心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體現為店鋪集中、數量增多、時間延長、條件優良、輻射擴大等特征。隨著商業街的快速發展和商業多業態的集合,城市區域商業中心逐漸形成。
第四階段:規模擴大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體現為規模迅速發展擴大的特征。在這一階段大型商業街開始出現。
第五階段:結構優化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體現為結構逐漸優化豐富的特征。大型百貨店及超市等新型商業業態進入商業街并逐漸成為主力店,從而優化了商業街的結構。
第六階段:發展低谷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體現為發展低落進入低谷的特征。二十世紀60年代,由于大量人口特別是中產階級遷移到郊區而導致城市空心化的出現,商業街的發展進入低谷時期。
第七階段:飛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體現為發展熱潮蓬勃興起的特征。這一階段購物中心(SHOPPINGMALL)進駐商業街,商業街由以購物為主的單一性功能擴大到集購物、餐飲、娛樂、文化、休閑、展示于一體的復合性功能,商業街在各國獲得極大的發展。
在商業街發展的基礎上,現代步行商業街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代:
第一代:單純吸引顧客
第一代步行商業街產生于二十世紀60年代后期歐美國家的一些城市,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認識到機動交通對城市結構所產生的破壞作用及郊區購物中心的出現導致城市中心區的商業功能日益衰退。為了加強城市中心區的交通管理,保護并刺激城市中心商業的繁榮與發展,許多人認為城市中心區應成為無車輛區。于是城市開始采取設立步行商業街的措施,以鼓勵商業、娛樂設施在這里安置,提高與郊區購物中心的競爭能力。
第一代步行商業街改善了城市交通環境,疏通了人流,維持和提高了城市中心區的吸引力,使步行街內商店的營業額大幅提高,為城市中心區的商業復興和防止衰落做出了積極貢獻。
第一代步行商業街在取得商業成功的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利的后果:首先,商業的成功以犧牲步行街內商品種類為代價,因為步行街內外的商店租金差額很大,在步行街內,一些提供基本服務的小商品商店越來越少,而大百貨店商品卻越來越多;第二,由于步行街商業的集中,吸引了大量的顧客,致使步行街附近街道商店的營業額下降,危害了這些商店的利益;第三,一些步行街規劃不當,交通管理混亂,使步行街周圍的街道超負荷運轉,造成了更大的交通混亂;第四,第一代步行街設計呆板,缺乏趣味,其單調環境給人留下了“不購物就離開”的印象,最終以失敗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總之,第一代步行商業街在形態上僅僅體現了步行的基本要素,其功能單純是為了吸引顧客。因此,單純吸引顧客的純粹商業性步行街,成為第一代步行商業街的典型特征。
第二代:體現人文關懷
第二代步行商業街在形態上除延續了第一代步行商業街的基本要素外,增加了更多的美化裝飾、綠地景觀、彩色路面、街頭雕塑、休閑座椅等配套服務設施,增加了步行街親切宜人的氛圍,使人們在滿足購物需求的同時,可以得到休憩和享受,滿足了步行者的行為和精神愉悅要求,體現了對人文的關懷。
第二代步行商業街的出現,反映了人們重視城市中心環境的質量,重視人文的行為和環境的關系,給商業帶來了新的繁榮,社會文化和環境也因此得到改善,步行街重新得到人們的喜愛。
總之,第二代步行商業街體現了“不僅僅強調購物行為,也考慮步行者活動舒適”的設計思想,雖然仍以謀求中心區的商業利潤為根本目標,但更多地體現了對步行者的人文關懷。
第三代:社會活動中心
第三代步行商業街在形態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出現了網絡化步行街、地下步行街、經典建筑和歷史文物步行街和空中天橋步行系統,甚至在步行街兩端配有城市廣場,使步行商業街區的環境更加宜人,功能外延更加豐富。
與此同時,展覽展示、公益活動、文藝演出、節日慶祝、旅游觀光、民俗文化、運動健身等很多社會活動也在步行街內舉辦,人們到步行街來,不再僅僅是購物,更多的是被優美宜人的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所吸引,人們在輕松的環境氣氛中充分享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樂趣,彰顯出步行商業街的巨大社會效益。
總之,第三代步行商業街加強了人們的地域認同性,使之成為了城市的象征,成為了城市的社會活動中心。
步行商業街發展到第三代,充分表明步行商業街的發展應使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個方面達到有機結合和均衡發展,而第三代步行商業街則完整地體現了人們對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的追求。
慶祝我司簽約貴州黔東南鎮遠古城【美食文化商業街升級改造】專項設計
2025-06-20
慶祝我司簽約徐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創意與規劃設計】咨詢服務
2025-05-09
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創意設計與場景營造】全案服務
2025-03-25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