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國內外優秀城市設計案例與實施分析
發布時間:
2014-04-16
來源:
作者:
一、城市設計案例簡析
古往今來,世界上優秀的城市設計實例為數不少。如按城市總體設計、中心廣場設計、干道設計、綠化設計等去細分,更是不勝枚舉。這里只能列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1.北京
北京是我國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設計,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今世界城市設計實例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禮·考工記》的理想都城模式設計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點,使這種"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軸線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長達8公里的雄偉莊嚴的南北中軸線。
北京作為封建都城,城市設計的主題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無上、君臨天下的氣勢與威嚴。北京城市的整體布局和城市設計,無論在功能上還是在意識形態上都充分滿足了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滿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寢)、游憩(御苑)以及禮制(壇、廟)、防御(城墻城樓)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識形態上,全城以皇宮為中心,中軸線為脊柱,左右對稱,軸線上一重重城門,極力烘托出皇帝的權威,即所謂"非壯麗無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經過整體設計,全城空間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貴的是有六海園林水系與之相陪襯,使規整中見自然,嚴肅中有活潑,這是歷代都城中少見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對《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重要批復中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規劃和建設,要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革命傳統和社會主義國家首都的獨特風貌。對珍貴的革命史跡、歷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義的古建筑遺址,要妥善保護。在其周圍地區內,建筑物的體量、風格必須與之相協調"。我們應該很好地繼承并發展北京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優秀傳統。
2.華盛頓
華盛頓(WashingtonD.C.)是美國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國工程師朗方(L'anfant)規劃。她的主題思想是體現美國在戰勝英國殖民統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獨立的新興資產階級國家這一國體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政體。城市設計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國會山高地為標志,設計了縱橫兩條軸線。主軸東西向,以國會為全市中心,南北軸線以總統府(白宮)為重點,兩條軸線交叉點上建立華盛頓紀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軸以寬闊綠化為主。城市設計方案以后又經過補充完善,在主軸線兩端建成林肯紀念堂和倒影池,次軸線南端正對白宮處建成杰弗遜紀念堂,林蔭道兩側建造了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建筑。在空間設計上,除方尖塔是制高點外,國會大廈高45米,為整個華盛頓市建筑高度定下了基調,所有建筑高度均不許超過它,在建筑風貌上采用古典柱式。由于有大片綠地、水面,因此整個空間布局開放、舒展、活潑,體現了城市的性質和主題。華盛頓的城市布局與北京嚴肅、封閉的城市布局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兩座城市規劃設計的共同點是城市布局形式與內容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3.巴黎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稱。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榮奢華,另一方面也由于美麗動人的城市景觀。和北京一樣,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歷史的古城,但與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樣是按照城市設計統一建成。巴黎是圍繞塞納河逐步擴大形成的。17世紀下半葉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巴黎有了很大的發展,以盧浮宮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麗舍田園大街為主軸線在那時已基本形成。到19世紀中葉拿破侖第三執政時,由豪斯曼主持對巴黎進行了較大的改建。除完成城市縱橫兩條軸線和兩條環路的建設外,出于整頓市容、開發市區和便于軍事行動以鎮壓人民起義等目的,在市區密集的街巷中開辟了許多寬闊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設了許多廣場,道路與塞納河交叉處則形成很多橋頭廣場、綠地和新的軸線,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區的骨架。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設計成功之處有3點:
(1)開敞豐富的城市軸線。巴黎主軸線是東西走向,平行于塞納河。以其開敞和豐富多彩的面貌顯示了法蘭西王朝的財富和文化,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尊嚴和封閉性完全不同。它的特點是:
①城市主軸線與塞納河平行,充分利用寬闊的水面和綠地,使城市空間開朗明快。而北京城的皇家園林、水面在封建時代對公眾是封閉的。
②除主軸線外,還有許多副軸線,這些副軸線通向市內許多廣場和建筑群,形成了許多對景和借景。
③軸線上串連著很多名勝古跡、花園、廣場、林蔭道,它們各具特色,豐富多彩。
(2)星羅棋布的城市綠地。巴黎舊城區除東西兩端各有一個大面積的森林公園外,還有不少有名的公園和花園。在許多古建筑前、廣場上又有不少綠地相陪襯。這些綠地面積不大,但卻都經過精心布置。從一張巴黎綠化分布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巴黎舊區綠地星羅棋布,真不愧為著名的花都。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綠地面積已達24平方米,比北京大4~5倍。
(3)精心規劃和建造的廣場建筑群。巴黎舊城在幾百年的建設過程中,留下了大量宮殿、府邸、寺廟、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這些建筑形成了廣場建筑群。這些公共建筑和古跡質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設計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特別是1977年3月通過的"巴黎市區整頓和建設方針",確定要保護好18~19世紀形成的舊城的傳統風貌,并要求維持其傳統的職能活動。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遠離舊區,但對高層建筑也加以限制,這在城市保護上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巴黎也同樣面臨世界特大城市的復雜矛盾,但他們重視規劃,重視文化傳統,重視輿論,重視法制,這點很值得學習。
4.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是巴西新首都,位于海拔1200米的兩河交匯之處。1956年政府決定遷都,并選定這個地點。
1957年進行國際競賽,巴西建筑師科斯塔(LucioCosta)的規劃中獎。他的規劃設計思想是國際現代建筑協會(CIAM)雅典憲章的理論原則,但也追求一定的主題,這就是他強調的巴西利亞是一個首都,"規劃是有意地追求尊嚴和高雅"。整個規劃構思是"模擬人體(Analogy)軀干",并以此作為主軸,在這一主軸上布置政府機構建筑群,其中心則是著名的"三權廣場";另一軸線上主要布置了城市居住區,呈弧形兩翼,兩條軸線交叉點是作為心臟的4層大平臺,這里是全城重要交通樞紐和公共中心。巴西利亞的平面象一架噴氣式飛機。在城市道路交通規劃上充分體現人車分離和高速化。城市環境和大片綠化、水面都體現出勒·柯布西耶和國際現代建筑協會的城市設計思想。巴西利亞的主要建筑是由著名巴西建筑師尼瑪雅(OscarNiemeyer)設計的。他的設計富于現代化雕塑感,使這座新城展現出嶄新的面貌。對巴西利亞的城市設計褒貶不同。贊揚者認為"巴西利亞是意志堅強的行動,城市規劃在這里得到了最高的意義"。貶者則認為它"做作、封閉、追求形式",有的提出,這一規劃缺乏歷史和傳統,缺少應有的豐富多彩和吸引人的魅力。它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由勒·柯布西耶規劃設計的昌迪加城一樣,既是60年代城市設計思潮的重要代表,也是引起爭論的兩座名城。城市設計實例很多,這里只能舉幾個著名的實例加以介紹。至于城市中各個部分的設計,如市中心、廣場綠化、居住區以及古城保護等細部空間的設計優秀實例更是不勝枚舉。
二、城市設計的實施
城市設計的方法一般與城市規劃一樣,需經過調查研究,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城市布局和各專業的規劃,同樣需要通過方案比較,最后確定定案。由于城市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有機體,因此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一樣也需要不斷調整和補充,是一種動態規劃,或稱為"滾動式規劃"。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不同的是,城市設計是一個三度空間的規劃設計。當然從城市總體布局開始到詳細規劃乃至修建設計,都要考慮城市空間形態,力求體現出城市的性質和特點,反映出民族性、地方性和時代性。結合國內外經驗,在城市設計中要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幾項規劃
城市設計既然要為市民創造一個良好的有秩序的空間環境,就必須深入地了解社會、研究社會。因此城市設計應做好城市功能規劃、經濟規劃和社會規劃,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城市空間環境的規劃設計。在當前深化城市體制改革的形勢下,作好這幾項規劃尤為重要。在資本主義社會,新城建設、舊城更新,都與整個社會經濟的盛衰息息相關。當前在我國,城市功能、城市經濟體制和城市社會都處在急劇變化之中。
例如住房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外資引入、旅游事業發展、城市流動人口劇增、第三產業發展等等都沖擊著原有的城市規劃原則,也給城市環境空間設計提出不少新的要求,再加上改革開放所帶來的人們觀念形態包括審美觀念的改變,都反映到建筑和城市設計上來。因此要做好變革中的城市功能規劃、經濟規劃、社會規劃,這些都充實了城市設計的內容,否則城市設計成為一種空間構圖游戲,只能墻上掛掛。當然,一個好的、切合實際并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城市設計,又會啟發促進城市經濟社會規劃的發展和完善,并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前來開發。
2.注意綜合效益的平衡
綜合效益是城市規劃和設計的目的,也是實現規劃設計的前提。綜合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方面,三者之間應該平衡,但在工作實踐中常常出現矛盾。在當前我國經濟還比較落后的情況下,建設部門急于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往往忽視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而規劃部門,又常常從長遠利益出發,不注意必要的經濟效益。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如在重點風景區內建高層旅館,破壞了環境景觀;過多的旅游設施侵占了文物保護用地,破壞文物古跡及其周圍環境;在交通性干道上過份密集地布置商業網點影響城市交通;大量興建高層樓房破壞舊城傳統風貌等等。但反過來不講求經濟效益,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開發和保護,也使保護成了一句空話。因此城市設計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綜合效益的平衡。如北京什剎海歷史文化風景游覽區的城市設計工作,在西城區、什剎海整治指揮部和公園管理處密切配合下,堅持保護整治、開發、管理相結合的方針。每開發一處景點都使之既發揮經濟效益,又修復古跡,并在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方面均有所收獲。同時將經濟收入轉化為進一步保護開發的資金,使之形成良性循環。城市設計堅持這一方針,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什剎海歷史文化風景游覽區是面積大(146公頃)、內容多(有古跡、園林、商業、居住等)、歷史悠久的地區,區內機關、工廠、學校、商店、民居都有大量翻建任務,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城市設計需對這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應加以研究,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盡可能將這些翻建任務納入規劃設計軌道,使其功能上符合長遠規劃的要求,體量風貌上與環境協調,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在城市中心區、文物古跡區、風景旅游區或具有歷史價值的舊城區的城市設計中,應更多地注意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不然會給國家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在城市外圍經濟特區、新開發區則應重視經濟效益,務求每一平方米用地發揮最大效益。此外,還要重視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因為地下空間也是城市的重要資源,它對改善大城市交通,豐富商業活動,繁榮經濟,增強城市防御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我們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還不可能大量開發地下空間,但城市設計應高瞻遠矚,作好這方面的規劃設計工作。
3.探索實現城市設計的機制
城市設計的實現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它和社會制度、經濟體制有很密切的關系。新區開發和舊城改建在實施上也有很大差別。國外大學中很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院長就親自開一門有關城市設計如何實現的課(Im-plementationofUrbanDesign)。
為了更好地實現城市設計,需要重視下列3個方面:
一是解決資金問題。無論是城市保護或開發,都需要有資金來源渠道。過去主要是靠政府撥款,現在是多種渠道集資,包括外資、合資、集資、貸款等,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償的,因此要講求效益,要能形成良性循環。
二是建設方式和步驟。從國內外經驗來看,綜合開發是實現城市設計的有效途徑,不僅新區要綜合開發,先解決用地、基礎設施和各項服務設施,再進行房屋建筑(這樣做,能體現城市設計意圖,整體性好,城市面貌也比較統一),對區保護與更新也需要綜合開發。當然這種開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以保護整治為主,有的以修繕補充為主,有的以更新翻建為主,但都有一個綜合效益問題。另外舊城情況復雜,除綜合開發外,還存在不少分散建設和改造的情況,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城市設計應把這一切盡可能納入規劃軌道。
三是群眾參與問題。城市設計特別是舊城保護與整治,要依靠地方政府、群眾組織和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才能得以實現。現在全國有很多軍民共建精神文明街、區就是很好的例證。國外也很強調這一點,因為只有吸引群眾參與,才能真正得到他們的支持,建設過程中體現他們的心愿,建成之后也能得到居民的關心和愛護。這方面例子是很多的。這是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方針的具體體現。
4.制訂法令條例,保證設計實施和管理
城市環境,包括從宏觀生態環境到微觀空間環境,都需要嚴格的法令條例,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已有很多經驗,它對城市建設起著很好的指導和限制作用。我國在這方面剛剛起步,城市建設上一些必要的法令條例還比較粗,這與我們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的工作深度有關。缺乏具體有效的法令條例,城市設計的很多意圖無法貫徹,有的按設計實施之后,也難以得到很好保護。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慶祝我司簽約貴州黔東南鎮遠古城【美食文化商業街升級改造】專項設計
2025-06-20
慶祝我司簽約徐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創意與規劃設計】咨詢服務
2025-05-09
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創意設計與場景營造】全案服務
2025-03-25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